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FT社评:中国须防经济最强支柱疲软
发布日期:2016-1-21            来源:

在看到中国出现创纪录的资本外流、股市动荡以及人民币承受重压之后,全世界都在等待中国发布令人安心的经济数据。这种心情如此迫切,以至于即便中国公布了自1990年以来最低的经济增速,投资者也依然感到欣慰,推动全球股市以及油价走势好转。

保持一些乐观情绪是有道理的。中国官方经济增长率或许已从2014年的7.3%降至去年的6.9%,但这个数字仍处于政府制定的“7%左右”的增长目标范围内。还有确凿证据表明,中国正开始实现其长期宣称的经济转型——使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再把投资和重工业当作主要增长动力。中国庞大的钢铁、电力行业的全年产值出现萎缩。

就结构转型而言,一些数据同样令人鼓舞,这些数据显示消费支出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达到了66%,是2001年以来的最大值。进一步突显出这种转型的是,蓬勃发展的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50.5%,比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制造业高出10个百分点。

然而,这些进步既不能掩盖转型过程中固有的痛苦,也不能掩盖有可能破坏中国经济活力的深层缺陷。最严峻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很大一部分增长是依靠不断膨胀的公司和家庭债务实现的,这种情况令人不安。

据国际清算银行(BIS)估算,中国不仅私人债务水平世界最高(自2008-09年金融危机以来已超过美国、日本和韩国),其偿债负担与GDP之比也与韩国同处世界最高水平。国际清算银行表示,实际上,中国私人债务的偿债成本与GDP之比已从2009年的12%上升至20%左右。

这些债务负担——加之多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工业利润下降——有可能使中国的投资放缓变成无序崩溃。去年12月企业投资大幅下滑,远低于全年10%的增速。

现在的危险在于,工业利润萎缩、偿债负担以及房地产市场萎靡可能共同抑制家庭收入增长,危及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最强支柱的消费支出。

为了本国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处于危险中的全球经济,中国政府应该构筑稳固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堡垒,以抵御消费疲软迹象。中国去年的财政赤字仅相当于GDP的2.3%,因此仍有余地投入额外的财政资源以加强对较不富裕群体的福利支出,帮助提振消费。

此外,北京方面今年应该考虑大幅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而向经济释放大量流动性和并提振需求。另外,循序渐进地降息也有助于减轻企业的偿债负担。

许多经济学家不相信中国官方GDP数据,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速实际上要低得多。但不管实际情况如何,中国政府面临的风险是,如果不出台措施支持消费支出,当前的增长放缓有可能演变成经济萧条。近期发生的事件已经表明,信心一旦开始瓦解会变得多么脆弱。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4 深圳市邦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